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美中教育基金会(USCET)联合举办的第二届“Z世代青年对话:寻找我们的共同点”系列活动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4月26日北京时间早上8点-10点举行。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战略青年和清华大学学生中美人文交流协会承办。
5月6日上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举办战略与安全论坛第90期——“当前中美关系形势研判及应对思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CISS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主持,邀请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军事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商务部研究院等单位的20位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2025年4月24日,在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的指导与支持下,清华大学学生全球战略研究协会邀请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洪川老师进行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系统梳理了当前全球与中国人工智能医疗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AI医疗面临的关键挑战,为听众呈现了数智时代中国医疗体系的转型与攻坚图景。
万隆会议迎来70周年纪念。如今,国际局势出现动荡,多边主义陷入困顿,全球秩序面临持续分化与重构的压力。回望并纪念“万隆精神”,既是对历史经验的传承,更关乎现实抉择。
近期,英国对华事务全国委员会(UK National Committee on China)官网刊发特辑,围绕“中美如何在地缘政治紧张之下构建信任”这一议题,邀请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成昊、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撰文阐述各自观点。
本文为达巍对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的梳理与调整,刊载于《中国国际战略评论》第20辑
3月29日,NSP研究员(National Security Professionals Fellows)网站发布文章《人工智能在军事战略中的未来:国防新纪元》,剖析人工智能技术对现代战争形态的颠覆性影响及伴生治理挑战。文章认为,人工智能正推动军事战略从“人力密集型”向“算法驱动型”跃迁,其数据处理与自主决策能力在提升作战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伦理与安全风险。人工智能对军事战略有四大核心影响
3月26日,澳大利亚《东亚论坛》发表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项目访问高级研究员贾扬特·梅农(Jayant Menon)的文章《特朗普互惠关税提案的已知未知数》。文章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几月以来体现出贸易政策极不稳定的特点:全球关税打击钢铁和铝产业,早先的威胁关税可能会被互惠关税政策所取代。
The CISS Podcast features conversations with experts from CISS Tsinghua, a research institute that analyz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y issues based in Beijing. In the CISS Podcast, scholars and experts will address their thinking on the most pressing challeng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will also present China Forum series conducting one-on-one discussions with top-level officials, diplomats, well-known entrepreneurs, academics, and media experts from both China and abroad.
本文将从外交、防务、能源与经贸这四个波兰国内具有较大跨党派共识且对国际安全具有关键作用的领域入手,简要分析特朗普政府未来在这些领域与波兰开展合作的情况,并尝试论证未来波兰是否可能成为美国用于防范俄罗斯军事行动和牵制欧盟决策的“战略支点”。
拉拉·特朗普已逐步从新闻工作者成长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族的女性代表,在她的政治轨迹中,既能看到特朗普家族强大的政治品牌效应,也能感受到美国选举政治的底层运转结构。本文将聚焦她的崛起之路和背后的权力博弈,并探讨她对共和党和美国保守主义的影响。